我们为什么出生到这世界上?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说:我们生来就是为了享受“创造”。
我走遍世界各地,遇到来自不同宗教、文化和气候的人。
在所有的旅行中,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件事是不变的。
那就是热衷于“创造”的人们欢快的笑脸。
创造食物,创造桌椅。
创造音乐,创造节日。
无论他们多么贫穷,热衷于“创造”的人看起来都非常快乐。
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珍惜“创造”的人看起来都无比幸福。
所以,对于“为什么我们会出生”这个问题, 我们愿意回答:是为了最充分地享受“创造”的喜悦。
“创造”有不同的阶段。
有一个阶段是塑造有形的东西,比如一盘菜肴或一把椅子。
对无形的东西进行想象的阶段,比如说画一幅画。
创造事件意义的阶段,比如看到满月时,认为这事“坏运气”或者是“祝福”。
当我们意识到 “创造 “有不同的阶段时,我们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享受“创造”。
“话是这么说,可是‘创造’很不容易呀。”
完全理解这种感觉。
我们也从来没有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
精心制作的椅子摇摇欲坠。
精心缝制的衣服软软脆弱。
哦,真讨厌。
但正因为如此,“创造”才无比美好。你不这么认为吗?
如果我们想要的东西唾手可得的话,
还能享受到“创造”的喜悦吗?
绝非易事。 无论尝试多少次,还会失败。
“创造”,的确困难。
但是,正因为如此,“创造”才如此有趣。
进入现代以后,认为世界“就像一台机器”的观点蔓延开来。
如果世界真是一台机器,那么只要我们操作正确,就理应获得希望的结果。
一个建立在这种观点上的社会,不准确或低效的部分被认为是“无用的”或“失败的”。
因此迄今为止,学校教育一直被设计为训练人们能够在社会这台巨大的机器中准确而有效地工作。
于是,经济得到发展,社会变得庞大而稳定。
但在另一方面,人类身上又发生了什么?
人类不再能够使用自己的双手生产自己所吃的食物、所穿的衣服和所住的房子。
即使是生存所需的饮用水,也只能用金钱购买。
所以我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社会体系。
如今,我们难道不是放弃了人类过去天然拥有的 “创造”的智慧和喜悦吗?
在“机器一样的世界”中受到尊崇的价值标准,是认定“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
如果我们顺从这种观点,只关注结果,就会丧失“创造的喜悦”。
无论多么重要的活动,只要不能带来“金钱”,它就是“失败”的。
那些不能产生经济价值的人,就被贬为“无用”之辈。
然而,如果把“金钱至上”这一传统“观点”改为“创造的喜悦至上”这一新“观点”,
将会发生什么?
例如,失败会成为“创造的喜悦”的必要调料。
“无用之辈”可能是一种待发展空间,他们的“创造能力”只是尚未得到发挥而已。
如果我们只消改变一下看待事物的方式,
眼前的世界就可能焕然一新。
一个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安心地享受“创造的喜悦”的社会。
人类已经拥有了生产足够食物和能源的智慧,可以使之成为现实。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发生呢?
这是因为社会系统在操纵“故事”。
特别是,“这个世界资源有限,只能你争我夺”的故事。
被这样的故事洗脑之后,人们倍感焦虑,哪怕他们已经足够富有。
为了消解这种焦虑,人们选择独占而不是分享,选择胜过别人而不是“创造的喜悦”。
结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断裂,不安全感日益放大。
我们变得依赖机械但稳定的社会系统,而不是不稳定的自然。
这个体系通过不同的媒体操纵洗脑故事来控制我们。
当然,传统的社会制度,如“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并非罪恶。
它们也是由我们的先辈们创造的,希望能使他们的亲人幸福。
特别是,资本主义的运作将巨大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将他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
人类文明因之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由此产生的能源革命使人类不再受冻,
而农业革命使人类能够生产足够的粮食。
与100年前相比,人类已经变得非常富有。
尽管如此,我们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仍然以“资源有限,只能你争我夺的世界”为前提。
正因为如此,我们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编织一个新的故事–一个充斥着丰富的世界,一个享受创造的世界。
迄今为止,“老百姓”一直被视为是“资源有限,只能你争我夺的世界”中的弱者。
然而,如果我们把观点修改为“一个充溢着丰富的世界,一个可以享受创造的世界”,
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生产出自己的衣食住行的“老百姓”,就转而变为“长于创造的大师”。
新时代的“新百姓”是一种风格。
不是为了生存而无奈地选择,
而是因为“创造”有趣才选择。
“新百姓”享受与雄伟的大自然的和谐,同时对生我养我的大自然满怀感激之情。
“新百姓”像利刃一般学习和使用尖端技术。
“新百姓”乐而不疲地继续探索先人们曾经探索的科学和艺术,及其他们的前沿课题。
“新百姓”把巨大、复杂的社会体系淡化为可玩的游戏。
新时代的“新百姓”的生活方式是充满了“创造的喜悦”的未来生活方式。
新时代的“新百姓”知道,他们分享的越多,他们的“喜悦”就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组建乐队、种植水稻和组织庆典的原因。
他们重视与他人一起“创造”。
他们对独占也不感兴趣。
因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需要的东西。
在这样的“新百姓”面前,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也将重生。
甚至唯能力论的教育体系和民族国家的治理体系也将结束它们的使命。
这是梦想、空谈吗?不,不是。
在大山深处的稻田里,在翻建一新的咖啡店里,
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在企业家的实验室里。
这样的未来已经在这里和那里崭露头角。
这一切都始于我们决定重视“创造的喜悦”。
每一个出生在这个地球上的人都会在他们的日常里充满“创造的喜悦”。
我们将成为这样的“新百姓”。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和你一起。
2022年11月24日 《新百姓》主编